空气能在漠河提供采暖,代表行业极限技术水平
2025-09-19     出自  温度新媒

2025年初至今     


给漠河供暖一直是空气能行业的关注焦点。空气能漠河好用,基本代表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好用,因此漠河成为空气能各大企业必须攻克的“堡垒”。9月,中国最北城市漠河提前开启供暖,再一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原因有二。


640_1.jpg


第一是漠河作为中国最早供暖的城市,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3℃,年均气温低于0℃的天数超过200天,全年供暖超过8个月,是全国供暖时间最长的城市,强烈的季节反差,让人觉得漠河不寒而栗。


第二为何今年格外引起行业关注?因为供暖方式迎来的新变化,利用空气能热泵供暖。9月15日,行业中最大、最冷、最北的空气能采暖项目,漠河艺龙酒店空气能供暖项目正式进入全面运行阶段。


640.jpg


几个极致的标签让漠河在空气能行业一直持续高热度。过去,许多品牌宣称其空气能产品可在-36℃甚至更低的温度运行,但多为实验室数据或短期测试。


真正的问题在于: 

能否在如漠河这样的极端气候条件下持续运行? 

能否在长达数月的极寒期中不宕机? 

能否在低温低湿、频繁结霜的工况下保持高能效?


之后包括中国建研院环能科技漠河实证基地投入使用,让行业近30家主流热泵企业来到漠河挑战极寒,漠河极寒是空气能必须攻克的课题,成为了行业共识。


标志性的事情发生了,漠河最大的建筑商用采暖项目-艺龙酒店投入运营,让空气能行业又往前走进了一步,因为证明了在极寒地区,空气能热泵能用且好用。据了解,漠河艺龙酒店项目采暖面积1.4万平方米,由四季沐歌空气能提供“空气能+多能源耦合+CAS智慧控制系统”的分布式智慧能源站方案。


640 (1).jpg


在设备层


四季沐歌采用7台155kW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冷暖机组,通过系统设计突破设备-36℃运行极限,实现-53℃极端低温下的可靠供热;


在系统层


通过构建“空气能为主、电锅炉蓄热为辅”的多能互补架构,利用谷电蓄热降低用电成本,搭配130吨蓄热水箱和500千瓦电锅炉充分实现经济最优运行;


在控制层


四季沐歌自主研制的CAS智慧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动态平衡热泵、电锅炉、水体蓄热与建筑蓄能,达成电力、热力、算力的三重优化,成功实现酒店建筑的稳定供暖;


细心的人可发现,这是一套采用热泵多能耦合的分布式能源站设计方案,在初投资、运行费用、系统稳定性均展现出卓越表现。初投资方面,方案通过多能互补架构,有效降低了对单一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了整体设备的采购与安装成本。运行费用上,利用谷电蓄热策略,不仅平衡了电网负荷,还大幅降低了酒店的供暖成本。系统稳定性更是得到了显著提升,CAS智慧控制系统的动态平衡能力,确保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酒店内部都能维持稳定的供暖效果,为宾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


640 (2).jpg


这套系统在酒店装修阶段已投入使用,保障了装修施工。在这期间,漠河遭遇极端低温天气,室外平均温度低至-34℃,最低温度甚至达到-42.4℃,该系统持续稳定运行110天,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日均供暖电费仅为0.152元/平方米。与传统市政供暖80元/平方米的单价相比,每年可节省供暖费用55%以上。


空气能在漠河成功实现商用级应用


这意味着它不仅经历了冬季极寒的考验,还经受了非稳定负荷、间歇运行等复杂工况的“实战检验”,也获得了国家级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中国建研院环能国检的首个可靠性认证。


640 (3).jpg


空气能行业评测网红们实地勘测此项目后评价:“四季沐歌在做惊天动地事,却当隐姓埋名人”,真正的技术革命,往往发生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当极寒地区都能实现绿色供暖,还有哪里不能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空气能行业的灯塔级标杆。


在温度新媒看来,漠河艺龙酒店的关键意义在于,这是漠河首个、也是全国首个在极寒地区实现空气能供热的大型商业酒店项目。它的意义,不在于替代了一台锅炉,而在于验证了一个系统级解决方案在极端环境下的全周期稳定性与经济可行性,为客户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可靠、可复制的清洁供暖方案。


更为关键的意义是对空气能行业而言,它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清洁能源供暖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为极寒地区的供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类似气候条件的地区打造了可复制的样板,推动了清洁能源供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


声明:本文为“温度新媒”及旗下媒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及链接,否则本网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文章来自专栏
温度新媒
聚焦 专业 创新 落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