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零碳园区建设迎来历史性转折点
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部署“零碳园区”,到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零碳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四季沐歌120P空气能热泵机组入选《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5年本)》,成为政策与市场协同推进的最佳注脚。
在七月底的“2025中国热泵行业年会”上,四季沐歌集团总裁李骏的主题演讲透露着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自信。这场关于热泵技术与零碳场景深度融合的思想盛宴,恰逢其时地为政策落地提供了产业支撑。
四季沐歌集团总裁李骏
技术突围
热泵是热力脱碳的最关键技术
零碳园区建设中热力脱碳是难点,热泵是热力脱碳的最关键技术。在零碳园区建设中,传统节能技术往往陷入“设备堆砌、系统割裂”的困境,而四季沐歌的实践展现了技术集成创新的突破性价值。
以入选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的120P空气能热泵机组为例,表面看是单一产品的技术胜利,实则暗含系统化创新逻辑。该机组采用气液双喷三阀联控技术与精智化霜技术,通过三阀智能互联,配合压缩机喷气增焓与喷液冷却机制,不仅实现了- 36℃至46℃的超宽运行范围,更凭借单压缩机达成准双级压缩的创新设计,在极寒环境下依然能稳定输出制热效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低温工况下的能效衰减问题。北京市将四季沐歌热泵机组纳入节能推荐目录,可以看出地方政府正通过采购清单、技术目录等工具,为热泵技术应用开辟了绿色通道。
在实际场景中,热泵的价值远不止于供暖制冷。四季沐歌将热泵与光伏、储能系统深度融合,构建“光储热泵”一体化能源系统。例如,在园区中部署光伏发电系统,结合热泵和储热装置,形成“发电-储电-供热/冷”闭环,有效应对光伏发电间歇性问题,大幅提升园区绿电自用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协同与零碳运行。
从区域建筑供热到零碳园区实践,热泵被赋予了特殊的价值定位,热泵在零碳园区建设中具有着独特优势:既能实现高效供暖制冷,又能与光储系统形成互补。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可通过热泵+储热装置形成“光电-热-储”协同系统来化解,大幅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自给率。
从设备创新到系统集成的跃迁,恰与《零碳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要求高度契合。当行业还在争论“热泵与地源热泵孰优孰劣”时,四季沐歌已通过技术融合开辟出第三条道路——以热泵为核心,整合光伏、储能、智能管理等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能源解决方案。
场景深耕
多元解决方案覆盖全业态
四季沐歌在零碳园区建设中的实践已覆盖工业、化工、科创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多类场景,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在工业领域,针对工业厂房需求,在长春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园的污水处理厂办公楼供暖项目中,四季沐歌打造了“空气源热泵+电锅炉”耦合的CAS分布式智慧能源站,选用16台160kW超低温热泵及2台200kW电锅炉,末端采用地暖盘管,全年节能率超40%,实现稳定供热与碳减排双目标。
在区域能源规划层面,四季沐歌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机构成立 “双碳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样板,青岛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科创园项目涵盖64栋建筑、45万㎡,集成地源热泵、太阳能光热/光伏、空气源热泵及土壤储热技术,构建“全电驱动+分区供热+夏热冬用”智慧系统。实测采暖期能效比(COP)达3.5,供暖费用降至13.3元/㎡,年节电量363万度。该项目成功实现了“跨季节储能+余热回收”的技术突破,搭载四季沐歌CAS智慧控制平台,通过能源供应零碳化与用能终端电气化,高效解决了园区用电、冷暖、热水等需求,实现了园区全面低碳化、零碳化运行。该系统已通过住建部科技成果评估,被列为国家级推广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在无锡连云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零碳园区项目中,项目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包括研发生产楼、宿舍、高标准厂房及停车楼等配套设施。采用光伏、空气源热泵、充电桩及CAS智慧控制系统,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了园区的碳排放,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近零碳示范园区。
此外,四季沐歌还为多个科技园区和写字楼群提供了“光伏+空气能+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在屋顶及立面布设光伏组件,结合热泵能源站和锂电池储能系统,实现园区能源的自发自用、余电存储、智慧调度,真正达成零碳运营。
生态重构
零碳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零碳园区是一个涉及能源、建筑、交通、数字化管理的复杂生态系统,唯有通过产业链协同和创新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其本质是重构产业生态的复杂系统工程。四季沐歌在热泵行业年会上的系列分享,暴露出其从技术供应商向产业协同者转型的战略意图。
在技术标准层面,四季沐歌集团产品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徐蒙提出的“零碳园区全周期管理模型”,将碳足迹核算、能效对标、智能运维等环节纳入统一框架,为行业提供了标准化工具。这种标准化努力直指当前零碳园区建设的最大痛点——缺乏跨区域、跨行业的统一评价体系。
四季沐歌集团产品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徐蒙
CAS智慧能源操作系统作为“园区能源大脑”,能够实时监测、预测和优化调度多种能源,实现动态平衡与效率最优。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多个示范园区,成为四季沐歌从产品供应商迈向零碳全场景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核心支撑。
四季沐歌的实践揭示了一个关键命题:零碳园区建设需要技术理性与产业生态的动态平衡。单纯追求技术先进性可能导致成本高企、应用场景受限;过度强调产业协同则可能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陷阱。
零碳园区不是“高成本的面子工程”,而是“技术适配+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的必然结果,其成功在于构建了“技术突破-场景验证-标准输出-生态扩张”的闭环:通过热泵核心技术突破打开市场缺口,在零碳园区场景中验证技术经济性,将实践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最终吸引产业链各方加入生态体系。这种“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为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政策与市场正在形成共振
站在2025年的发展节点,零碳园区已从政策概念转化为产业变革的现实载体。四季沐歌的实践表明,在这场变革中,企业需要同时具备技术创新的“硬实力”、生态构建的“软实力”和政策适配的“巧实力”。未来,随着光伏、储能、氢能等技术成本下降与数字化深度融合,零碳园区将逐步从示范走向规模化推广,成为城市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
声明:本文为“温度新媒”及旗下媒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及链接,否则本网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