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采暖”,实际效益不止“清洁”!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热泵技术、太阳能技术等清洁采暖技术在暖通市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通过“煤改”等政策落地,对传统燃煤锅炉的整治力度,推动供热行业的清洁化转型;“双碳”目标的提出,促使各地政府加大了对清洁供暖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清洁采暖技术。如此,也推动着暖通及相关企业积极寻求清洁、高效的技术及能源解决方案,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及转型升级。
“清洁采暖”,未来已来?
在2025 ISH China & CIHE 中国供热展上,围绕空气源热泵技术应用的产品解决方案强势登陆,两联供、三恒、五恒话题的相关讨论更是引爆全行业;而以太阳能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相关解决方案让人眼前一亮,为疲于追热点的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这是行业于“清洁采暖”发展之路上的阶段性成就。
就空气源热泵技术而言:应用范围广,但低温仍是阻碍
在当下的中国舒适家居市场,空气源热泵技术正逐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从南方分户供暖到北方集中供暖的全面覆盖。
北方地区,随着“煤改电”政策的持续推进,空气源热泵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特点,成为替代传统燃煤锅炉的重要选择。众多热泵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低温适应性和能效比。南方地区,户式空气源热泵等系统以其灵活的安装方式和舒适的采暖效果,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并延展出两联供、三恒、五恒等多系统融合解决方案,为室内环境的多维舒适提供保障,也助力从业者不断开辟新的市场。此外,在公共建筑领域,如酒店、医院、学校等,热泵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集中供热系统与热泵技术的结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的降低。
不过,尽管热泵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例如,在低温环境下,热泵的制热效率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热泵系统的初投资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对成本敏感领域的应用(比如农村煤改电项目中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的大量闲置)。因此,面向未来,行业从业者一方面要研发新型制冷剂和高效压缩机,提高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另一方面,要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降低热泵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其经济性。
就太阳能技术而言:绿色低碳,但来源不稳
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资料分析,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3~8.4×103MJ/m2,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的储量。太阳能供暖作为零排放技术,亦是推行“清洁采暖”的利器之一。因此近年来,太阳能供暖技术不断进步,如真空管技术、平板集热器和热管技术等,提高了产品的效率和可靠性;新型太阳能集热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更加高效、便捷,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此外,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太阳能供暖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太阳能采暖系统还可以与辅助能源相结合,如太阳能-燃气壁挂炉系统、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等等,以确保在太阳能不足时系统的稳定运行。
不过,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技术瓶颈。太阳能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太阳能蓄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保障太阳能供热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有机构预测,2025年太阳能采暖系统行业将进入“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双轮驱动阶段,区域市场或将迎来新机遇。
当下市场上的清洁采暖技术不止空气源热泵及太阳能技术,更有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工业余热、氢能等等多种先进的清洁采暖技术。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讲,“清洁采暖”已成共识。不过从终端业主的角度来说,“清洁采暖”从政策文件落地日常生活,其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政策支持,而是技术本身的稳定性与持久性、系统的性价比与差异体验。因此,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说,与政策同行的路径更为实际的无疑是对现有技术的完善与修补。而就当下来说,“清洁采暖”仍是未来!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中国供热展,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信息后即刻删除相关内容。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亦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