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太阳雨再次伟大!”2025年,中国热泵行业里最响亮的口号。这句口号的背后,是从2004年开始,太阳雨在空气能热泵市场中,韬光养晦的21年。
太阳能光热领军者的转身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太阳能热水器从日本被引入中国,短短几年的时间,太阳能热水器迅速得到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大批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产能的巨量释放,使得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迅速进入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阶段,整个行业陷入低附加值发展的泥潭中。
1999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正在经历低谷期。太阳雨品牌,在这一年正式创立。
由于早期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严重受限于天气和季节,因此产品的局限性十分明显。
彼时,业内企业多将精力着眼于市场和利润,忽视了如何从技术研发及产品创新的角度,不断提升太阳能光热的利用效率。
市场经历洗牌和盘整之后,领军者终将呼之欲出,太阳雨的机会来了。
从创立之初,太阳雨就携手悉尼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专家开展太阳能技术研发合作。太阳雨技术研究院,获评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太阳雨检测中心也被评定为“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
2006年,太阳雨率先在业内推出“保热墙”技术标准,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
2008年,在美国“Solar2008”太阳能大会上,太阳雨首席科学顾问哈丁博士荣获国际太阳能行业最高奖“霍特尔奖”,获奖理由正是成功研制了太阳能“保热墙”技术并得到大面积推广。
对产品的持续创新和对技术的孜孜以求,帮助太阳雨成为多项“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与单位。其中,太阳雨参与并成功实施的西藏浪卡子县、仲巴县等高寒高海拔地区大型太阳能集中供暖工程,实现了该类型项目在中国从0到1的突破,技术水平和运行效果全球领先。
技术成果比肩世界高度的同时,太阳雨抓住了家电下乡和海外出口一系列的市场机遇。
仅仅十年时间,2009年,太阳雨太阳能光热产品的年产销量就已跃居行业第一,于2012年登陆沪市A股主板,并迅速成长为全球太阳能光热领域的领军者。
在太阳能光热产品蓬勃发展的同时,进入21世纪初的中国市场,伴随着大基建和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空气能热泵产品正在从暖通空调行业中悄然裂变,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
提供热水以满足家庭及商用的需求,是空气能热泵产品早期的核心定位。
空气能从本质上也是太阳能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吸收空气中太阳光散发的能量而产生的热能,再通过热泵的原理将这种热能加以转化或提升,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就是空气能热泵。相比直接对太阳能光热的利用,空气能热泵并不过多的依赖于天气和季节,是一种更稳定的清洁能源利用形式。
除了能满足制取热水的需求,随着空气能热泵不断的技术升级,尤其在超低环境温度下的稳定运行,使得大规模使用热泵来满足北方市场的采暖需求,成为现实。
中国北方的清洁供热市场,不仅容量巨大,更对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热泵,已经成为肉眼可见的大势所趋。
太阳雨集团早已捕捉到了这些新的变化,尽管已经成为全球太阳能光热领域领军者,但太阳雨并没有留恋这来之不易的江湖地位,很快就投身到空气能热泵这个全新的事业中。
到热泵行业里复写成功
2000年以后,中国暖通空调行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而基于对生产及生活热水的需求,空气能热泵也逐渐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细分市场。这是一个更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因此,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更多竞争力量的加入——包括太阳能光热制造商、空调设备制造商、锅炉设备制造商等等。
就在太阳雨光热产品的发展处于快速上升通道的同时期,2004年,太阳雨正式开始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展空气能与太阳能复合供热系统产学研工作。8年之后,2012年,太阳雨空气能有限公司在广东顺德成立。
成功的底层逻辑基本类似,太阳雨已经做足了,要到空气能热泵行业里复写在太阳能光热领域成功的准备。
路径始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以及背后巨大的资源及资金投入。围绕行业“两高两低”的共性技术、空气能和太阳能耦合的个性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特性技术,太阳雨开始了空气能核心技术的研发,最终形成了包括气液双喷三阀联控、固变耦合、车规级变频、精智化霜、多重降噪等在内的技术突破。
这些技术的积累,使得太阳雨空气能热泵产品可在-36℃超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这一技术成果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成功运行,印证了太阳雨空气能热泵超低温运行的稳定可靠。
早期,从家用及商用热水的需求出发,空气能热泵产品主要聚焦于家用空气能热泵热水机及商用热水系统。
随着市场的发展,家用热泵热水机由于体积庞大、安装不便、价格昂贵等等原因,不但未成为行业主流产品,反而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空气能热泵的主要市场一度集中在商用热水领域,尤其酒店、学校等等对热水需求较多的项目。
2015年之后,随着大规模煤改电工程的开展,空气能热泵在北方供暖市场上找到了更大生存土壤。这就意味着,谁的产品更能适应中国北方的严寒气候,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将空气能热泵技术用于北方采暖并非新课题,彼时,低温热泵技术一直在尝试不断北上,跨越更高纬度严寒气候的阻碍。空气能热泵征服更低的环境温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依赖包括压缩机在内的关键部件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在系统匹配、控制逻辑等等多方面的协同。
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在短期内又难以预期回报,这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并非当务之急。
但市场的先机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持之以恒的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成果在这个关键时刻锋芒毕露。作为国内第一批攻克了空气能热泵低温制热技术的企业,太阳雨自然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并连续多年获评“中国热泵行业领军品牌”、“房建供应链TOP500首选供应商”等称号,跻身行业头部品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太阳雨集团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携手完成的“极端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与应用”,于2024年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之一。
成为空气能热泵市场中的头部品牌,并不是太阳雨追求的终点,相反,这仅仅是起点。
空气能热泵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广袤土壤——清洁能源供热市场,于是越来越多的眼光聚焦于此。这个市场中,不再是单个行业的竞争,而是跨行业的竞争。
不同行业的头部企业聚集于此,尤其在暖通空调行业中,已经沉淀了数十年,甚至有愈百年历史的企业比比皆是。
热泵江湖,从初现端倪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血雨腥风。太阳雨,就是要在这个市场里再次伟大。
终极战场:光储充热
系统解决方案早就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尤其在暖通空调行业里,单个设备早已不能满足建筑系统纷繁复杂的需求。
能源侧,在“双碳”目标下,全球一致走在了低碳、近零碳、零碳的路径上。而最终实现零碳目标的前提,必然是多能源的耦合。
设备侧,热泵已经是公认的实现“双碳”的关键技术,甚至可谓“最好的,无可替代的技术”。方向渐次清晰,多能源+热泵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大势所趋。
继太阳能光热行业全球第一品牌、空气能热泵行业中国头部企业之后,太阳雨提出的第三条发展曲线——光储充热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完全契合了这一趋势。
太阳雨的“第三条发展曲线”,即致力于构建“光储充热”一体化清洁能源系统,整合光伏、储能、充电桩与热泵技术,着力打造“零碳家庭、零碳建筑、零碳园区”等全场景低碳解决方案。
不只是太阳雨,越来越多的企业捕捉到了这个趋势,并从不同的方向涌入这个赛道。也不只是前面提及的太阳能光热企业、暖通空调企业、锅炉企业,还有光伏企业、供热系统材料企业,甚至主业完全不相干的企业。
在这个更为宽阔的赛道里,太阳雨依然具有天然优势。光储充热的核心即在于太阳能光伏+热泵,作为以太阳能产品起家的企业,拥有超过25年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太阳雨已经站在了全球引领者的位置上,这是太阳雨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优势。
在新的龙头业务热泵产品上,太阳雨已经沉淀了超过20年,并在研发端重资源投入,在生产端重资产投入,在市场端重资金投入。在当前市场内卷的大环境下,与其他企业“紧衣缩食”的做法不同的是,太阳雨霸气高呼“以投破卷”,在正确的方向下,加大投入,加快速度。
从单一的光热产品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太阳雨将光热技术与储能、空气能热泵等多种新兴能源技术相结合,打造出"光储充热"一体化系统。
正是得益于太阳雨集团规划的前两条发展曲线,使得太阳雨在进入发展的第三条曲线时,已经练就了左右手互搏术。
清洁能源发展的新时代正在到来,零碳节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方向。
这场变革,挑战与机遇共存,太阳雨已经准备就绪。而这,正是太阳雨高喊再次伟大的底气所在。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太阳雨集团,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信息后即刻删除相关内容。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亦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