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净零排放目标的追求,全球范围内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产业、经济和地缘政治变革。特别是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自2022年以来,这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
去年8月,美国通过了高达369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其中包括对清洁能源产业的税收抵免和补贴。该法案自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后,已吸引欧洲企业纷纷将投资转向大西洋彼岸,以获取诱人的绿色补贴。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欧盟在2023年2月1日正式提出了绿色协议工业计划,旨在提高欧洲净零工业的竞争力,并加速向气候中和的转型。紧接着,在3月1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的提案,以确保欧洲在清洁技术生产领域的主导地位。
经过数月的立法程序,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终于在2024年4月7日正式生效。随后,在2024年5月27日,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净零工业法案》,标志着这一立法决策过程的最后一步已经完成。接下来,该法规将在欧洲议会议长和理事会主席的签署后,预计于6月底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并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净零工业法案
根据《净零工业法案》,到2030年,欧盟40%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热泵和其他清洁技术设备确保由欧盟生产,并帮助欧洲产业与美国和中国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其中,电池和光伏板目前几乎全部从中国等国家进口。欧盟试图避免其风力涡轮机和热泵行业在市场中也丧失竞争力。
该法案进一步要求成员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确保到2040年所有关键低碳技术的全球市场份额至少达到15%,并要求石油生产商启动碳捕集和封存基础设施的部署,永久存储每年从工业过程中捕集的总计5000万吨二氧化碳。
《净零工业法案》的主要目标
来源:欧盟委员会
法案针对包括太阳能光伏和热能技术、陆上和海上可再生能源、电池和储能、热泵和地热能、电解槽和燃料电池、沼气/生物甲烷、碳捕获和储存(CCS)、电网技术等一系列净零技术制定了支持措施,包括简化许可流程、在公共采购和拍卖中引入可持续性和弹性标准、引导成员国建立“战略项目”等。
《净零工业法案》中的关键技术
来源:欧盟委员会
对中国企业有何影响
长期以来,欧洲一直是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根据EUPD的研究数据,2023年欧洲从中国进口了大约87GW的光伏组件,其中仅在12月,欧盟成员国就购买了830万件光伏组件,总成本高达6.124亿美元。此外,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欧盟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动汽车和电池也依赖于中国的进口。
然而,随着《净零工业法案》的出台,欧盟提出到2030年至少40%的净零技术需求,包括风力涡轮机、电池、热泵、太阳能电池板、可再生氢等,应在欧洲本土制造。这一政策若顺利执行,无疑将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欧洲的业务带来显著挑战。
清洁能源技术供应链及全球主要供应国
来源:CSIS
尽管如此,行业资深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和存储、电网技术、风能等成熟净零技术领域相较于欧盟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并且考虑到在欧洲当地投资建厂的高昂成本,欧盟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净零技术产业链的大幅度重构。因此,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欧洲所面临的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然而,要实现《净零工业法案》设定的宏伟目标,欧盟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到2030年实现40%的战略性净零技术年度部署目标需要高达920亿欧元的投资。但目前欧盟尚未为该法案制定统一的融资战略,也未分配新的欧盟资金。其次是治理问题,尽管该法案对现有的投融资机制进行了协调,但缺乏对成员国政策目标和措施的具体监管,未能有效改善当前欧盟绿色产业政策体系的碎片化状态。
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欧盟的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出海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企业还应加大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变流与逆变技术,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信息后即刻删除相关内容。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亦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