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两会里的绿色声音:新质、节能、低碳
2024-03-20     出自  四季沐歌清洁采暖热水专家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中国面临提振经济和完成气候目标的双重挑战。今年两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定下“新质生产力”的基调,为双碳工作的具体推进明确具体方向、目标和任务,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碳体系。


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单位GDP能耗目标设定为降低2.5%左右,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工业和居民用能将保持刚性增长,能耗降低2.5%的要求,体现国家对节能工作的引导约束,以及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态度和决心。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项任务: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两大目标并存,双碳时代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节能减排以至改革传统的生产要素或方式的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的对象。


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推广一批先进适用、降碳效能显着的低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储能,工业、建筑交通降碳,甲烷和各种温室其他减排技术。在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指向更加明确——要以颠覆性的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模式,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绿色科技等等。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绿色转型升级


两会报告中提到,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70%左右,但经济总量近GDP三分之一。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产业集聚区,仅国家级和省级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占全国的31%。在双碳转型目标和新质生产力要求下,能源消费粗放型的园区必须转型新路径。


提升中西部发展水平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以新疆为例,据央视报道,2024—2026年,央企将在新疆投资133个项目,金额近7000亿,涉及油气、煤炭、矿产、新能源等8大产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十项任务之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35位两会代表“双碳”相关提案

推进和不断完善碳市场体系建设


随着欧盟碳关税、新电池法案的提出,我国大型企业逐步受到来自欧美客户的绿色出口压力。为应对国际碳关税壁垒、加速绿色产业发展、完善碳相关体系规划以及扩大碳交易市场,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推动双碳体系的建设,这不仅说明实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反映了中国在推进各行各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微信截图_20240322111419.jpg


7000亿用于投资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

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市场或达5万亿以上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更多的资金将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惠民生补短板等领域,其中,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减排降碳等重点发展领域,民生等薄弱领域以及防洪排涝抗灾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仍是重点投资方向。


从2023年数据来看,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2024年将是一个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推进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支持地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加快建筑节能降碳改造

推动近零能耗建筑发展


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新要求,建筑碳排放成为减排重点。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建筑节能降碳受到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王玉志建议逐步推动建筑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推行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动建设超低能耗与近零能耗建筑、低碳与零碳建筑(社区、园区)、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改造等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华表示,在老旧小区改造房屋、保障性租赁住房及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中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试点,适时引导现有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公益性既有建筑开展低能耗绿色化改造。


全国人大代表钟宝申对于城乡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潜力,加快部署进程,使其为城乡建筑提供更多的绿色一次能源;在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方面开展专项工作,为绿色建筑清洁采暖打开突破口。


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40亿元

继续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


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40亿元,继续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四季沐歌清洁采暖热水专家,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信息后即刻删除相关内容。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亦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来自专栏
温度新媒
聚焦 专业 创新 落地
相关文章